事件一:五一促銷各出奇招 陶瓷行業品牌比拼
五一前后,眾多陶瓷企業紛紛推出各種促銷活動,一些企業的促銷力度前所未有,有企業甚至打出“裸體促銷”的廣告牌,也有企業把促銷延長至五一后,或采取更為常態化的操作方式進行促銷。凡此種種,都是對五月銷售旺季的一種期望。有業內人士指出,終端促銷大戰不僅是對企業實力的考驗,更是對終端渠道商能力的考驗,陶瓷行業進入比拼品牌實力的階段。
從市場走訪的情況看,廣東東鵬、馬可波羅、金意陶陶瓷、LD陶瓷等國內知名陶瓷企業和經銷商都采取了在五一進行促銷活動。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企業和經銷商實際上是面臨著一個不做促銷就難以獲得理想業績的情況。而越來越多的陶瓷企業和經銷商也認識到,促銷應該是一個系統性的活動,不能只為促銷而促銷。
也有業內專家指出,短期促銷的確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推動銷量,但促銷并非唯一之路,只有好的贏利模式才是常治久安之道。但無論是哪種模式,一切為銷售服務的理念已經深入各大陶瓷企業之心。
事件二:從廣州陶瓷展到上海廚衛展
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陶瓷工藝展覽會(簡稱廣州陶瓷展)于5月18日~21日在廣州舉辦,這是亞太地區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國際知名品牌展會,同時也是全球三大陶瓷工業展之一。本屆展會吸引了眾多優質陶瓷企業參展,展示規模達1萬平方米,捷美、悅泰、澤洲、四通、富麗銘、香港凌志等知名品牌悉數亮相,各種日用陶瓷、工藝美術陶瓷和園藝陶瓷齊聚一堂,琳瑯滿目。展會與中國廣州國際家居飾品/用品展覽會緊密結合,共同打造出家居飾品及配套用品的綜合性商貿平臺。
5月26日~29日,第15屆上海廚衛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這個展覽會素有“廚衛行業風向標”之稱,吸引了海內外眾多知名廚衛品牌企業參展,各大企業均帶著“新產品、新設計、新款式”與廣大觀眾見面,其中不乏一些國內外知名的陶瓷衛浴企業,如恒潔、彩諾、惠達等。在各企業商家的最新產品中,“低碳”、“智能”成為了本次展會的最熱主題。
編輯點評:從本月的展會報道里分析,陶瓷行業內目前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這包括企業和產品兩個方面。很多去年參展的中小企業今年都與大展會失約,而堅守陣地的各大企業基本都有了進一步升級,優者更優,品牌集中度漸漸變大,陶瓷行業似乎已進入深入洗牌期。在產品市場上,有企業人士透露,8000元以下和10萬元以上的陶瓷衛浴產品銷量最好,可見消費者的心理要么就是價廉物美,要么就選最好最貴的。由此可見,中級市場的開拓和中小企業的前途發展,都值得引起從業人員的深思。
事件三:紫砂門事件引爆陶瓷行業信譽危機
紫砂門還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5月23日,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曝光,包括美的在內的紫砂鍋事實上“無紫砂”,其“天然紫砂內膽”是用田土、黃土、黑土等普通陶土添加鐵紅粉、二氧化錳等化學顏料配制加工而成的“偽紫砂”。消息發布后,各大超市、家電賣場內紛紛下架紫砂產品,但并未平息消費者的憤怒。5月30日,央視最新一期《每周質量報告》再度曝出市場上很多紫砂壺實際上是化工原料調色的“化工壺”。
隨著此次曝光事件,國內整個陶瓷制品行業陷入空前的信譽危機。雖然隨后紫砂壺企業都采取了道歉、收回等措施以補救,但把低劣廉價泥土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變成高價昂貴陶瓷的一些手法,已經讓消費者感到寒心。如何還公眾一個透明的陶瓷行業,給公眾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整個陶瓷行業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都將面臨著挑戰。
編輯點評:陶瓷行業受與紫砂壺相同生產工藝之關系受到連累,聽來似乎有些冤。但3月維權月相去不遠就發生這樣的事件,確實也值得陶瓷行業未雨綢繆反思自身,避免出現更多的紫砂門。
事件四:環保低碳薄板瓷磚引發爭議
薄板瓷磚的話題由來已久,出于相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一直被當作“三高”典型的陶瓷生產企業,也一直在努力的探尋著行業的低碳之路。而在本月的廣州陶瓷展和上海廚衛展上,有陶瓷企業展出薄板瓷磚相關產品,并已推向了市場,卻引發了爭議。
其實瓷磚變薄后,原材料使用量、污染物排放量、運費、倉儲空間和費用等都能得到大量縮減,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在阻礙瓷磚的低碳之路?見證了陶瓷行業發展的閩龍陶瓷總部基地董事長陳進林指出,市場是決定性因素。“以前瓷磚的密實度很差,一掰就斷”,多年來的傳統使消費者形成了這樣的觀念,認為厚的瓷磚更結實,所以市場上較厚的會更受歡迎,這樣企業也就沒有動力去減薄了。“按照目前的技術來講,瓷磚已經沒有必要這么厚了,但消費者需要一個接受過程。”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秘書長繆斌也指出,瓷磚是否低碳、生產過程是否節能卻與百姓消費無關。“老百姓花錢是買貨真價實的東西,而不會管你的生產是否節能,沒有人愿意花高價去買一件不能給自己帶來更多實惠的產品。”